探店, 聯想, 變成胡思亂想

in HIVE CN 中文社区3 days ago

我跟她住在皇御苑這個小區差不多九年了, 真的不知不覺, 時間一下就過去了. 當初大家一起搬出來住, 第一次有自己的小天地那個新鮮感和喜悅, 其實早就消煙雲散了. 這九年來, 我們都見證了不少小區內的店, 開了又倒, 倒了又開, 不知有多少家了…

因為上次去佛山來不及去絲潮集, 所以白白沒了好幾天寫文的素材, 睡晚了真的有點吃虧. 不過沒差, 這次就寫一下小區內新開的小店吧. 說到這家小店, 其實就是賣一些潮汕style的湯粉類的簡餐.

這個鋪位, 由我們第一天搬進來到現在這家潮汕粉面, 應該是第三家吧? 流動性也不算低, 但也沒去到好高那種. 第一天搬進來的時候, 這個鋪位沒記錯的話是美聯物業, 他隔壁剪頭髮的是中原地產.

現在美聯物業搬到小區內另一個角落去了, 也不算倒了. 美聯物業之後, 這個鋪店一度開了一家家居清潔還是裝修之類的店, 我都忘了, 因為用不著, 所以由始至終沒細看那家店. 不過那家店也撐了一段挺長的時間, 大概2-3年吧. 我記得是剛剛回復通關的時候開的, 到早幾個月之前倒了. 之後就是現在這家潮汕湯粉店.

一開始我還是沒怎留意他們這店, 因為鋪面太小, 沒的堂食. 但湘留意到, 這家店有時挺多人的, 要排隊自取外賣那種. 他們也有在店門口放了幾張摺枱, 可以給人堂食. 早兩天, 我們在頭大到底吃甚麼的時候, 大家不約而同地說不如來這家湯粉店試下. 如是者, 我們抱著探店的心態下樓囉.

探店的話, 我以前會覺得, 這種破小店, 連張像樣的台都沒有的話, 實在不能算探店, 頂多是試一家新的外賣或者街邊擋. 不過現在又覺得, 小店怎麼啦? 沒吃過, 第一次去光顧的話, 都是探索新東西的一環, 為甚麼不能算探店呢?

至少, 我們由坐下, 看餐牌, 到點餐, 期待上菜的那十分鐘, 都是有新鮮感的, 都是滿心歡喜的, 試新東西嘛, 好不好吃是後話. 至少, 我們兩個當下是期待的. 這家小店, 果然沒令我們失望, 雖然只是好平價的街邊攤, 但出來的水準, 不算差.

他們的湯粉, 都是雜錦形式上來, 不像之前去吃的孫記, 要自己決定吃牛丸湯粉, 海鮮湯粉這樣. 各有各好啦, 這小攤不用煩要甚麼配料, 只需要按自己想要的份量, 點大中小份就OK, 價錢分別是25/20/15元.

我們兩個都各點一份小份的, 我要的米線, 湘要的湯河粉, 好典型的潮州妹哈. 香港人比較喜歡吃米粉吧, 我是不知道板面即是甚麼, 下次可以試下. 第一次就點一個自己認為穩一些的吧.吃到一半, 湘好像覺得可以再點一份湯餃, 點之前, 我問一下是甚麼肉餡的, 老闆說是魚肉, 可以可以. 那就再來一份湯餃吧.

吃完之後, 好飽, 見到自己的頭髮有點長了, 就順便去剪一下, 平時都是下樓才知道要不要排隊等, 這次就在剪頭髮門口隔壁一邊吃一邊等, 不用撲個空, 挺好. 我去剪頭髮, 湘就上樓嘆冷氣等我.

剪完出來, 我也閃了, 看著現在住的第四期小區, 回想起當初搬進來的時候, 覺得第四期挺好, 挺新淨. 當時他們有一家日料叫原燒堂, 我們第一年的時候, 沒少去吃. 後來好像2018年底/2019年初倒了. 之後那家店面, 一度被一家賣健康食品的租下來了, 但好死不死, 那陣子碰上疫情, 生不逢時, 過了大半年, 就聽到湘說那家健康食品店敗走了.直至去年又變成一家中醫推拿的, 到現在還在, 應該是有些生意的.

2025年還有2個月左右就完結了, 這一年, 還相繼聽到有人要移民, 有以前熟識的人已過世. 不禁又想起 ”故人陸續凋零~~好似風中落葉”, 這句對白是新三國曹操在關羽墓前的一句對白, 雖然不是正式的古詩詞句, 但我還是覺得這兩句話挺優雅的.

搬出來的九年間, 見證過19年香港暴動, 18-20年第一波貿易戰, 20-23年疫情封關, 25年新一波貿易戰, 22年至今的俄烏戰爭. 還有23年至今的以巴衝突.跟自己有關的, 無關的世界大事, 都一一見證, 經歷, 最後慢慢熬過來了.

然後, 再看看自己跟她, 大家都慢慢變老了. 同時大家越來越依賴對方, 真的不敢想像, 要是那天我們其中一個先離開, 留下來的那個, 要怎樣活下去呢? 要是以後再有一些震撼的世界大事, 留下來的我或她, 一個人還能熬的過嗎? 不知道, 這一刻, 不願意去想這些沉重話題. 現在只想, 該吃就吃, 該玩就玩, 該睡就睡. 好好過活. AT OUT

此文寫於2025年10月23日

Sort:  

呜呜呜,说到最后,一下就煽情了啊,祝你们长长久久相伴到永远

謝謝, 只要我們都身體健康, 一到會更長久的

还别说,还蛮多小破店的美食很不错的。